惊!伊朗国教竟有“中国制造”基因?十二伊玛目派究竟多汉化?

芦菲 2025-04-16 美女视频 46 次浏览 0个评论

历史背景:蒙元西征和中伊交汇的起点

13世纪,蒙古人四处开疆拓土,忽必烈建立元朝后,其统治范围涵盖东亚到中亚,包括波斯地区的伊利汗国。伊利汗国是蒙元分支政权,由旭烈兀于1260年左右建立。因蒙古帝国统一管理,中伊联系紧密。蒙古人治理能力不足,忽必烈派汉人官员前往波斯。这些官员带着中原治理经验,如李罗在法尔斯省推行按户纳税,其治理方式渗透着儒家思想,如等级秩序、道德教化等,这一时期伊斯兰教什叶派已有基础,十二伊玛目派逐渐成型,那么儒家思想如何影响该教派呢?

关键人物李罗:儒家思想的“搬运工”

李罗是中伊文化交流亮点。他出身北方汉人,熟知儒家经典,30岁左右前往伊利汗国,在法尔斯省任税务官,推行户籍登记和按人口财产收税,税收效率大增。他还管司法,处理纠纷讲道理不偏袒,如免除农民欠税并救济。伊利汗国还有其他汉人官员,他们将元朝治理经验和儒家理念带到波斯,强化了家族观念、讲求公平、注重教化,与波斯本地文化融合,对十二伊玛目派教义发展产生影响。

儒家思想咋融进十二伊玛目派?

十二伊玛目派是什叶派分支,核心是信奉12个伊玛目。儒家的等级秩序观念与十二伊玛目派的领袖崇拜相结合,汉人官僚推行的行政体系强化了等级观念。儒家重视礼仪,十二伊玛目派的宗教节日也极为重要,其仪式凝聚人心的做法与儒家用礼乐教化百姓思路相似。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,十二伊玛目派也有类似道德要求,宗教领袖教导信徒行善守正义。儒家以家族为社会基本单位,十二伊玛目派有强烈家族色彩,尊崇先知后裔血脉,汉人官僚的户籍制度强化了血缘关系,与教派家族崇拜合拍。

十二伊玛目派的演变:从伊利汗国到伊朗国教

十二伊玛目派在伊利汗国时期成型,当时波斯宗教格局复杂,其影响随后缩水。16世纪萨法维王朝将其定为国教,用以对抗奥斯曼帝国并统一波斯人心,教派核心理念固定下来。18世纪萨法维王朝垮台后,恺加王朝接手,该教派地位未变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,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伊朗,十二伊玛目派虽历经波折但未倒。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,它成为国教和政治核心,虽已现代化,但“汉化”元素依然存在。

“汉化”到啥程度?

儒家思想影响了十二伊玛目派的形成,提供了等级观念、礼仪规范等元素,但教派核心仍是伊斯兰教。从历史脉络看,其“汉化”痕迹被层层包裹,如今伊朗人信此教派,已不太觉得与中国有关联。“汉化”是深层次思想渗透,塑造了教派性格。中伊文化交融打破了对历史的刻板印象,蒙古帝国充当桥梁连接东西方,了解这段历史能增进对中伊关系的认识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惊!伊朗国教竟有“中国制造”基因?十二伊玛目派究竟多汉化?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